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时代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略探究
    史金飞,魏亚,邵波,方苏
    2022, 22(2):1-7.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2.001
    [摘要](756) [HTML](0) [PDF 1015.77 K](653)
    摘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主体性任务。 在经济减速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达国家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维度探索,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略,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能力主导、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多元协同、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2  我国儒学经典英译研究(2001—2021)
    夏云
    2022, 22(1):1-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1
    [摘要](664) [HTML](0) [PDF 991.26 K](2150)
    摘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国内学界对我国儒学经典英译研究愈加关注。 为分析儒学经典英译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以 2001—2021 年国内关于中国儒学经典英译的重要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从发文情况和研究热点等维度展开研究。 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方法有待多元化,应将数字人文方法与儒学经典翻译研究相结合,构建客观、可量化、可操作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检验儒学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和效果。
    3  基于多变量LSTM模型对昆士兰州的电力负荷预测
    朱振涛,陆思豪
    2022, 22(1):62-7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11
    [摘要](574) [HTML](0) [PDF 1.49 M](852)
    摘要:
    在目前中国的南方电力市场的电量偏差考核机制下,拥有更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技术的售电企业在现在的中长期市场中将会有更少的偏差电量,从而获得成本更低的竞争优势。 为了探究在成熟的电力现货市场下,对电力负荷预测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使用预测模型实现更好的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出影响电力负荷四类因素:历史负荷数据、气象因素、时间因素、经济因素,构建了考虑多变量因素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为算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 LSTM 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误差相比较于基于 ARIMA 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误差更低,预测效果更好。 而在影响因素当中,算例结果比较显示日期类型对电力负荷预测预测结果影响最强,其次是电价因素,最后是最低与最高温度。 该预测方法在相似于美国的 PJM 电力市场中也可以使用。
    4  林语堂英文译作中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兼论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李平,鲍艺雯
    2022, 22(2):8-14.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2.002
    [摘要](526) [HTML](0) [PDF 1.25 M](550)
    摘要:
    林语堂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他的英文译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英译重编传奇小说》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林语堂在对这些传奇小说进行改写与翻译时,既在译作中融入了西方现代思维,又保留了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促织》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就体现了这一点。 文学翻译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着现实意义。
    5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一词意和象的统一性及其英译研究
    曹芳
    2022, 22(1):49-5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9
    [摘要](513) [HTML](0) [PDF 1.02 M](573)
    摘要:
    意象是诗歌表达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诗歌的灵魂。 意象的本质是意与象的结合,诗歌创造意象的过程是将意和象融合统一的过程,在诗歌的翻译中,先明象才能达意,因意才知象,意与象应予以等量齐观。 《诗经·魏风·硕鼠》作为中国文化经典,译者有必要对硕鼠的“象”进行细致、准确的考证,在外宣翻译中注重意和象的统一。 这对于《诗经》的传承与跨境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6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孔子家语》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克莱默斯译文为例
    伊咏,宫宝悦
    2022, 22(1):7-1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2
    [摘要](455) [HTML](0) [PDF 1016.80 K](863)
    摘要: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民族独有、特殊、复杂的文化信息,不同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增加了其翻译的难度,对于包含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典籍来说更是如此。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中国本土创建的译论体系,将“翻译内”与“翻译外”相结合,推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首先探究荷兰汉学家罗伯特·克莱默斯在从事《孔子家语》译介中的译者行为,进而探讨其对《孔子家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色,发现其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总体倾向,以期为中国典籍英译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7  英语定语从句机译错误分析及译后编辑
    杜娟
    2022, 22(1):43-4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8
    [摘要](336) [HTML](0) [PDF 980.69 K](497)
    摘要:
    定语从句是英语最常见的从句,体现了英语形合语言的特点,历来就是翻译的难点。 为了研究机译定语从句的错误情况,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为源语料,建立 Google 机器翻译译文和人工译后编辑译文的对比语料库,从词汇、小句及句子三个层面分析了定语从句机器译文的十种错误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译后编辑修改方法,以期提高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
    8  “译”即“易”———林语堂“入西述中”策略研究
    卞建华,石灿
    2022, 22(2):15-2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2.003
    [摘要](335) [HTML](0) [PDF 1.03 M](483)
    摘要:
    从“翻译”“对西讲中”和“入西述中”等概念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林语堂“入西述中”过程中采取的导语整合、互文类比、阐释注释、萃取拓展和亦译亦写型策略。 结果发现,林语堂具有多维身份,他不仅是中西文化大使,而且是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和编辑,因而其文化观、语言观、文学观和翻译观四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其“入西述中”策略是其文化观、翻译观和文化译介目的在实践层面的体现。
    9  CPTPP数字贸易规则及中国应对之策
    陈静,黄传峰
    2022, 22(1):72-77.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12
    [摘要](331) [HTML](0) [PDF 972.69 K](1149)
    摘要:
    数字经济背景下,CPTPP 构建了代表全球最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主要体现在降低贸易壁垒、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贸易便利化、增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我国申请加入 CPTPP,在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法律体系、数字服务贸易等方面面临挑战与压力。 我国应对标 CPTPP 数字贸易规则,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国际协调合作,为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10  权力视角下《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双重叙事
    程婷婷
    2022, 22(1):57-6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10
    [摘要](306) [HTML](0) [PDF 990.55 K](297)
    摘要:
    苏格兰女作家缪瑞尔·斯帕克的代表作《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以校园故事为题材,集中体现了传统苏格兰叙事中的“双重叙事”特征。 小说中微观空间里的“规训权力”、人物塑造的“双重性”和权力身份的转换以及权力与反抗的互动,既揭示出现代社会精密的权力机制和隐蔽的治理艺术,也深刻观照了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微妙复杂的民族关系。 权力视角的全新解读为研究小说的苏格兰“双重”叙事和斯帕克的“两面性”美学原则提供了多重解读的可能。
    11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闫胜昝,侯亚婧,熊图
    2022, 22(4):84-8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5
    [摘要](301) [HTML](0) [PDF 1.19 M](118)
    摘要:
    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实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根本任务,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助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的意义日益明显。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与需求不匹配,学生课上学习效率低、课后无学习安排、教与学不同步,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单一、低效,教师感觉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因此,亟须采取积极措施,更新教学内容、落实第二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思路,实践“五+”教学,坚持“五化融合”路径,以达成完善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为新时代设计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12  论“新旧分离”模式下历史城区的保护———基于韩城老城区的观察
    晁舸,金安妮
    2022, 22(1):13-2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3
    [摘要](298) [HTML](0) [PDF 7.58 M](321)
    摘要:
    在老城区外另设新城区、双中心并驾齐驱的“新旧分离”城市发展模式,一度被视为具有文化遗产保护作用的城市发展方针。 进入 20 世纪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新旧城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老城区发展停滞,日趋衰朽,逐渐沦为边缘化的城市区块,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主流观点认为,“新旧分离”是造成当前状况的肇因,改善方法是培育新型城市功能即旅游业。 然而,对韩城老城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新旧分离”并非罪魁祸首, 阻碍老城区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在于其固有居住功能的退化,而管理体制的混乱加剧了这一问题,同时任何改善现状的尝试都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要改变这种局面,仅依靠旅游业无异于舍本逐末,只有在指导思想上注重新旧城区平衡发展,通过遏止破坏、修复肌理、有机更新等手段分步进行,并以风貌建筑的保护更新为抓手,方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13  高校教师领办社工机构的发展历程及运营问题———以Y机构为例
    鲁兴虎,侯月
    2022, 22(2):22-29.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2.004
    [摘要](298) [HTML](0) [PDF 1.00 M](412)
    摘要:
    高校教师领办社工机构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相关研究表明这一行动有效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工实践之间的弥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高校教师领办的 Y 机构实证调查发现,这一类型的机构更加注重服务的专业性,在人员使用与资源获取方面更具特别优势;在机构的管理中,会显现出专业化特质。 尽管面临多种挑战,高校教师创办社工机构依然有效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和社工实践专业化的发展。
    14  我国教育领域共同富裕法治保障研究———以宪法上的平等受教育权为中心
    洪骥,周叶欣
    2024, 24(1):31-38. DOI: 10.13960/j.issn.2096-38X.2024.01.005
    [摘要](274) [HTML](0) [PDF 1.01 M](505)
    摘要: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领域的议题,在教育领域也应受到关注。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公平正义的伸张,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枝繁叶茂的题中之意。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由来已久,宪法诉讼制度及宪法解释等的欠缺,使得法治对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保障尚付阙如。我国教育领域共同富裕实现之难题,需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重构宪法上的“平等受教育权”内涵,在规范构造上应以《宪法》第33 条第3 款规定的“人权保障”为依归,以《宪法》第33 条第2 款规定的“平等权”和第46 条规定的“受教育权”为两翼,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品字形”架构。而该解释论层面的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宪法表达,即“平等受教育权”规范,在实际运用层面则应深度结合相关立法和司法过程,为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15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与质”———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原小能,吉翔,杨晨
    2024, 24(1):46-6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7
    [摘要](265) [HTML](0) [PDF 1.13 M](110)
    摘要: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降低碳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变革,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机遇。从内部治理、商业信用融资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我国2007—2020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等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质” 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重污染行业中更显著。
    16  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的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冯奕,刘颖
    2022, 22(4):48-5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9
    [摘要](265) [HTML](0) [PDF 755.37 K](126)
    摘要:
    电动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若不加以控制,其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会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较大的影响。若能有序引导,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可提供移动储能功能,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等辅助服务。但电动汽车提供辅助服务的能力是待评估的。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具有响应速度快、调度灵活性强等优势。用实例计算南京区域电动汽车集群的潜力容量发现,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辅助的潜力很可观。
    17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生物安全探析
    刘希刚,陈鹏
    2023, 23(2):1-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2.001
    [摘要](265) [HTML](0) [PDF 1.17 M](107)
    摘要: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生物安全事件频发,成为影响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生物安全涉及人、自然、社会等多个关系维度,既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中国是维护世界生物安全的重要力量。从总体国家安全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生物安全治理正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主要表现为生物安全治理应对不足、生物技术风险带来巨大挑战、生物安全法治责任意识有待提升以及国家生物安全遭受外部冲击。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夯实生物安全治理的基本框架体系,打造生物安全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建构生物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生物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体系。
    18  基于医养融合的智慧居家养老创新模式研究与探索
    单涛,景慎旗
    2022, 22(1):32-3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1.006
    [摘要](262) [HTML](0) [PDF 963.16 K](215)
    摘要:
    我国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带来极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智慧养老理念应运而生, 养老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当前养老产业面临种种挑战,应通过发挥互联网优势、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医养结合水平等发展策略与“构建服务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多元主体创新研发、提升服务个性化及人性化水平”的具体路径实施医养融合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19  传奇剧《牡丹亭》集唐诗英译研究
    靳亚男,朱源
    2022, 22(4):13-1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3
    [摘要](249) [HTML](0) [PDF 941.00 K](315)
    摘要:
    集唐诗是杂集唐代诗人作品而成的特殊诗体。《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传奇作品,主要体现在下场诗中。比对研究“惊梦”和“寻梦”下场诗在汪榕培译本及其他国内外译本中的呈现方式,考察译文对集唐诗形式、内容和读者的关照,提出:(1)形式上以诗译诗,但不拘泥于特定诗体;(2)内容上重视注释,但不推崇过长过繁;(3)读者期待上,尽可能满足读者异己的阅读需求。
    20  老龄化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社区感与适老化策略研究
    许悦
    2022, 22(3):59-6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3.010
    [摘要](245) [HTML](0) [PDF 1.26 M](93)
    摘要:
    从社区心理学视角阐述乡村文化景观社区感,旨在积极应对中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现状,提出乡村文化景观在行为和思维两个层面上的适老化策略,以应对乡村文化景观建设的发展瓶颈。乡村文化景观社区感与适老化建设的短板包括文化景观资源配置与建设的低效能、社会资源调动的活力不足和智慧化建设缺乏适老化策略等问题。文化景观社区感和适老化发展策略应考虑文化景观与社区感的协同发展、结合赋权的“多元参与”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等。乡村文化景观的社区感与适老化研究对提升老年人群的社会参与度、老龄化环境建设,促进社区感的汇聚与适老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