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 应用型本科院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2024, 24(1):1-7.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1

      摘要 (109) HTML (0) PDF 938.80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于洞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优势、获得基层政府专项支持的资源优势、学校数量及在校生规模的数量优势、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之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扎根基层推进共同富裕、托举基层文化活动、普及工程伦理、讲好中国故事和传递中国声音方面有所作为。

    • 项目教学:理论脉络、本土创新与进阶构想

      2024, 24(1):8-1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2

      摘要 (87) HTML (0) PDF 926.13 K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项目教学倡导能力本位和以学生为中心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载体。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把握新时代机遇,深化项目教学改革。为探究项目教学的发展历程和探寻项目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首先基于项目教学的内涵界定,梳理了项目教学的理论发展脉络;然后介绍了项目教学在中国本土一波三折的推介历程,并归纳整理了当前混合式项目教学、多主体协同式项目教学和理念植入式项目教学三类项目教学创新模式;进而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基于其项目教学1. 0 至3. 0 的迭代演进阶段分析,提出项目教学改革在专业范围方面“工文并举”、方法模式方面“多元融合”的进阶构想,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法律·社会
    • 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反垄断问题研究

      2024, 24(1):14-24.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3

      摘要 (113) HTML (0) PDF 1014.78 K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义务保证所登记药品专利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具有市场优势地位情况下实施滥用药品专利信息登记权利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反垄断违法行为,需要进行反垄断规制。反垄断执法专门机构可以规范药品专利信息登记行为,仿制药企业可以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由此排除或者修正错误登记的药品专利信息。药品专利权人主观故意可以作为滥用垄断地位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防止不适当地扩大药品专利信息登记的专利权范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在修改或者删除错误登记的药品专利信息以及对仿制药企业进行损害赔偿等方面承担法律责任。

    • 发挥专利在太湖区域环境保护中促进作用的进路选择

      2024, 24(1):25-3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4

      摘要 (157) HTML (0) PDF 916.16 K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性知识产权通过强化“ 技术要素” 的作用,并经由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环节,对促进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我国还存在海量技术性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既有制度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基础性制度存在缺失等问题。通过“项目先导、区域试点、法律跟进”具体路径,于太湖这一世界级湖区进行区域试点,并在整体过程中注意偏离效应,可以逐步实现良法善治。

    • 我国教育领域共同富裕法治保障研究———以宪法上的平等受教育权为中心

      2024, 24(1):31-38. DOI: 10.13960/j.issn.2096-38X.2024.01.005

      摘要 (274) HTML (0) PDF 1.01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领域的议题,在教育领域也应受到关注。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利于公平正义的伸张,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枝繁叶茂的题中之意。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由来已久,宪法诉讼制度及宪法解释等的欠缺,使得法治对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保障尚付阙如。我国教育领域共同富裕实现之难题,需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重构宪法上的“平等受教育权”内涵,在规范构造上应以《宪法》第33 条第3 款规定的“人权保障”为依归,以《宪法》第33 条第2 款规定的“平等权”和第46 条规定的“受教育权”为两翼,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品字形”架构。而该解释论层面的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宪法表达,即“平等受教育权”规范,在实际运用层面则应深度结合相关立法和司法过程,为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 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2024, 24(1):39-45.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6

      摘要 (73) HTML (0) PDF 943.77 K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十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十多年的职业化探索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应在理念与价值、方法与技巧、能力与素养三个层面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是深化社区治理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以党建社会工作思维为指导,以社会服务项目运作为抓手,以职业化发展为路径,不断回应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是可以努力的行动方向。社会工作应发挥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协同多方力量,为承接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供有力支撑,使社会工作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

    • >经济·管理
    •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与质”———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4, 24(1):46-6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7

      摘要 (265) HTML (0) PDF 1.13 M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降低碳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变革,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机遇。从内部治理、商业信用融资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我国2007—2020 年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能力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等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质” 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及非重污染行业中更显著。

    • 产业协同集聚、产业融合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2024, 24(1):61-7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8

      摘要 (179) HTML (0) PDF 1.07 M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改变了要素配置的空间结构,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文章基于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产业协同发展的两种模式即产业协同集聚和产业融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和产业融合均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冲击。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发展是产业协同集聚和产业融合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之一。当考虑空间相关性后,产业协同集聚和产业融合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二者互动对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也有所降低。通过门槛回归发现,只有当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过高时,产业协同集聚和产业融合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才会出现,而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低或适中时,这种抑制作用并不存在。

    • 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A村为例

      2024, 24(1):72-7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09

      摘要 (41) HTML (0) PDF 907.88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强调始终要把“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重要发展位置。从党的十九大之后农村发展的内外在优势可见,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乡村文化产业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A 村在乡村文化产业结构、人才发展现状、家庭经济收入、农业发展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重视乡村产业政策扶持、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数字化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发展,为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语言·文学
    • 认知符号视角的语篇隐喻

      2024, 24(1):77-8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10

      摘要 (102) HTML (0) PDF 942.54 K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篇隐喻是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或事件属性的语篇表述另外一个事物或事件。语篇隐喻具有对应性、互动性和多模态性三个特征。在语篇隐喻中,隐喻主题对整个语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实现语篇目的的基本手段,为语篇的衔接、连贯提供了保证。图式知识结构和图式重构能力是语篇隐喻的认知基础。认知主体通过语篇隐喻本体和喻体对应的变化、时间、空间、因果、同一性、角色等关键关系图式知识进行概念整合而形成语篇隐喻意义进而完成语篇隐喻的认知过程。

    • 吴贻芳厚生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当代意义

      2024, 24(1):83-9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4.01.011

      摘要 (205) HTML (0) PDF 943.19 K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吴贻芳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生命充盈,卓尔不凡,在抉择中显担当,在奋斗中扬尊严,在奉献中抒真情。其厚生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以志业为基,以仁爱为“芯”,面对磨难厚生以待。她的教育实践丰厚坚实:生命为先、健康第一;博采中西、文理渗透;注重实践、服务社会;师长导引、慎之于微。其厚生教育思想与实践遗芳后世,激励着当代人坚持奋斗,勇毅担责;善鉴多元,厚生利用;爱国治业,美善发展。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