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3(4):1-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1
摘要:翻译批评承担着反思和引导翻译实践的重任。中医典籍英译批评研究成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显性”批评研究缺乏理性指导、“隐性”批评研究存在片面化和简单化倾向、缺乏批评的伦理关涉等问题。中医典籍英译批评应当加强理论建设,分层次求“真”、论“效”和向“善”,构建多元一体的批评模式。
2023, 23(4):7-1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2
摘要:借助文本数据库挖掘技术,梳理海外图书主流销售平台亚马逊关于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情况,对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进行量化分析,客观呈现海外读者对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接受情况。研究发现,海外读者对吕聪明、文树德和李照国《难经》译本的接受度较高,而对Bob Flaws和Guettler等译本接受度较低。中医药典籍的英译需建立在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基础上。
2023, 23(4):13-19.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3
摘要:近年来,关于互助养老是否能够推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为了系统解释互助养老现象,本研究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互助养老的基础是特定文化资本的发生、发展和作用。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孝道”“尊老”从多个方面共同建构起了互助养老的必要条件。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形成了“互助是义务”的约束机制;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形成了“场域可共享”的合作机制;机构化的文化资本则形成了“外部有认可”的激励机制。中国历史上“孝文化”作用的回顾解释了互助养老兴衰的过程。对当前几种主要互助养老方式的分析则揭示了文化资本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不同文化资本的培育和积累为城乡多种互助养老方式提供了可能,也将丰富未来的养老模式。
2023, 23(4):20-25.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4
摘要:党的领导和村委会干部作为传统先进性团体在现代转化之两脉,共同落实伦理的社会治理功能。以村民自治与协同共治为内容的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则是儒家大同理想的现代受命。最终,经由文明担当者的先进性团体发挥领导作用,村委会干部开展服务行政以化民导民,人民实现了普遍的道德自性觉悟,制度的道德化走向道德的制度化。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是中国乡村治理结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政制完成的文明创新。
2023, 23(4):26-3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探寻2035年远景目标中中国武术“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与发展方略。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武术“走出去”存在后继发展乏力,技术与文化不平衡、不充分,中国武术文化产业“走出去”难以有对等的利润回报,中国武术在“走出去”之后难以“走进去、留下来”等问题。中国武术“走出去”应以竞技武术为点,提升中国武术“走出去”影响力;以武术产业为线,加强中国武术“走出去”支撑力;以武术文化为面,增强中国武术“走出去”辐射力。
2023, 23(4):31-35.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6
摘要:《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投资方和目标公司之间的对赌协议倘若不存在法定无效事由,则合法有效,但其针对协议中股权回购的履行所提供的途径,仍存在减资程序前置不妥、恐难通过、目标公司对赌回购履行能力审查困难等障碍。法律规定层面应该解绑减资程序与股权回购,披露、公示对赌协议的存在及其数额;司法实践层面应丰富目标公司股权回购义务履行能力审查标准和方式;在当事人意思自治层面,投资方可以完善对赌协议股权回购条款设计,以平衡各方利益。
2023, 23(4):36-4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7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与无真实判断性的并存带来了新闻界对新闻传播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新闻在认识的本质上应该是上述两种属性的统一并具有真实性、探索性、启迪性等多元认识价值。根据新闻的真实性和无真实判断属性,探讨新闻报道的法则及其理论化对提高新闻报道专业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3, 23(4):42-47.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8
摘要:吴文化具有显著的水乡地域色彩、鲜明的市民文化特色等特征。江南女性民间服饰形制、裁剪都体现了吴文化特征。江南民间女性服饰再现了江南民俗文化,有助于提升女性地位,传承了匠作精神,蕴含着社会文化价值。吴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江南女性民间服饰研究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2023, 23(4):48-51.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09
摘要:近年来意象油画发展态势良好,分析其历史源流能揭示它的审美条件和历史条件。意象油画具有中国油画发展独特的整体审美特征,同时因国内地方文化的不同呈现出各自地域性的特色。江苏意象油画风貌体现在审美创造主体、客体以及审美创造环境三个方面。
2023, 23(4):52-59.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0
摘要:伴随着传统贸易的转型与升级,国务院陆续批复建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扩大了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范围,对综试区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对政府政策指导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及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的探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能显著提高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信息技术水平与增强创新效应;同时,综试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城市等级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省会、副省级城市政策效应更显著,东部区域城市政策效应更显著。因此,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助力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要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因地制宜地推行综试区政策。
2023, 23(4):60-6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1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其经济重要性决定了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势必成为贸易的优先事项。因此,给数据流动带来障碍的措施诸如数据本地化,已然成为数字贸易协定的一项内容。数据本地化作为国际法上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概念,对其如何规制、为何规制以及规制的模式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通过对比不同的规制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厘清不同规制路径下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提示我们现阶段仍需结合自身数字贸易的发展阶段、国内数字治理的完善程度进行规制模式的选择。中国要赢得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的战略主动权,就必须避免盲目地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互联网产业布局,也不宜以过高的保护标准限制贸易发展的谈判空间,宜坚持有限度的贸易规制模式,在禁止和允许的数据本地化措施之间划出细微的界限,设定合理的例外并等待未来判例法和国家实践的发展。
2023, 23(4):69-7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2
摘要:工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工程人才的使命,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项目化教学仍更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运用,存在工程思维缺失、专业知识边界过重等问题。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发展系统工程观视域下项目化深度教学模式,建立跨学科综合素养人才培养路径体系,解析综合素养能力所包容的系统思维深刻内涵,设计多维度、多视角、深层次教学逻辑策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水平。
2023, 23(4):74-7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3
摘要:当前,“学科本位”的传统课程模式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衔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围绕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的创新,构建能力导向、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能有效促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2023, 23(4):79-85.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4
摘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之一,是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构成衡量一个高校或地区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基于30余年来17届“挑战杯”竞赛第一等次获奖项目及其关联信息,借助数智技术识别“挑战杯”获奖高校、区域等空间分布以及获奖作品主题演变情况,刻画“挑战杯”竞赛发展的动态图谱,结果表明:高水平院校是竞赛获奖的主力军,近年来普通高校获奖数量呈增长趋势,辐射效应较为明显;竞赛获奖数量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由东部、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获奖作品主题集中于“三农”“智能科技”等主题,持续且稳定。“挑战杯”竞赛日益成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2023, 23(4):86-90.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3.04.015
摘要:通过建立专业教学评价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构造评价矩阵,给出判定方法并建立隶属度矩阵,能够完成专业教学评价数字化分析数学模型的开发,进而为“一流专业”建设下的教学评价持续改进提供新方法。实践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教学评价定性指标的量化表达,为数字化转型时期一流专业建设中的评价策略新模式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