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典籍英译研究-中国戏剧典籍英译研究】
    • 《南柯记》和《邯郸记》英译中佛道思想的再现

      2022, 22(4):1-6.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1

      摘要 (199) HTML (0) PDF 925.48 K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汤显祖的戏剧作品《南柯记》和《邯郸记》是融佛道思想于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显著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汪榕培和张光前两位译者充分考虑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对宗教思想的翻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灵活的处理。译本努力在源语与译入语、空白与具体、模糊与清晰之间取得平衡,真实传递了原文本的意图。

    • 汪榕培《牡丹亭》“集唐诗”英译实务解读

      2022, 22(4):7-1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2

      摘要 (193) HTML (0) PDF 1009.57 K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集唐诗”是作者借鉴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丰富其字里行间古典浪漫性情的文人写作风格。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集唐诗”英译韵体形似、英译选词合意、在情感互动方面亦“有所云”,译采纷呈,融通着《牡丹亭》多维时空的“情”缘,体现了译者“新格律派”的翻译方法在《牡丹亭》英译面貌和译介进程中的语际交流与输出潜质。

    • 传奇剧《牡丹亭》集唐诗英译研究

      2022, 22(4):13-1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3

      摘要 (249) HTML (0) PDF 941.00 K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唐诗是杂集唐代诗人作品而成的特殊诗体。《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传奇作品,主要体现在下场诗中。比对研究“惊梦”和“寻梦”下场诗在汪榕培译本及其他国内外译本中的呈现方式,考察译文对集唐诗形式、内容和读者的关照,提出:(1)形式上以诗译诗,但不拘泥于特定诗体;(2)内容上重视注释,但不推崇过长过繁;(3)读者期待上,尽可能满足读者异己的阅读需求。

    • >【文学?艺术】
    • 论《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碎片化叙事

      2022, 22(4):19-24.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4

      摘要 (222) HTML (0) PDF 1.13 M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使用碎片化叙事策略,将33个个体的84个故事碎片并置在橘瓣式的空间形式中,描绘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太古众生相。小说借太古村落的历史变迁和几个家庭、几代人的生命历程,再现现代文明对太古乃至整个世界的破坏性影响,体现了作者重述波兰民族历史和集体记忆,寻求人类生存出路的创作意图。

    • 基于池州傩文化的表情包符号设计策略研究

      2022, 22(4):25-29.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5

      摘要 (219) HTML (0) PDF 2.64 M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池州傩文化中表情包符号所用的视觉形象元素值得深入挖掘。首先,在了解池州傩文化和表情包的发展背景下,通过网络调查了解用户对表情包符号的喜爱偏好以及表情包设计缺陷;其次,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傩戏角色分别从造型、动作、装饰纹样、色彩、寓意五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伞童人物与表情包设计符号的转化过程;最后,总结出池州傩文化的表情包符号设计策略。该研究不仅提升了表情包的文化附加值,更彰显了池州傩文化的时代更新性和多元性。

    • 方向性色彩学及其内涵刍议:从色相环到色球

      2022, 22(4):30-35.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6

      摘要 (156) HTML (0) PDF 2.73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牛顿发表色彩理论开始,色彩学的研究才真正意义上走入正轨,并成为了现代色彩学研究的根基。主流色彩学著作都指向色彩系统这一对色彩学进行呈现的载体。因此,对牛顿与歌德的色彩理论、龙格色彩观的研究可知其各自的方向性与内涵,并最终呈现于牛顿物理学色相环、歌德生理学色相环和龙格色球之中。基于这三个部分的论述也可明了现代色彩系统是如何初步构建而成的。

    • >【法律?社会】
    • 论在线庭审秩序的失范风险和防范

      2022, 22(4):36-39.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7

      摘要 (190) HTML (0) PDF 761.67 K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在线诉讼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推广,在提高审判工作效率的同时,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了便利,也对传统诉讼规则提出了挑战。实践中,在线庭审秩序因各诉讼参与主体价值目标趋向多元,又缺乏专门的程序法规范,同时各参与主体因空间“隔离”,削弱了司法审判特有的仪式感和严肃性,引发在线诉讼参与人忽视司法礼仪和庭审秩序,违反庭审公开及证人出庭作证等失范风险。规范在线庭审秩序在立法层面应推进在线诉讼民事诉讼法以及惩戒和处罚妨害在线庭审秩序行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在实践层面应加强法官司法作风建设,加强律师等行业协同共治,加强对当事人在线庭审规范的教育;同时重视技术支持和线下保障等防范措施。

    • 健康中国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

      2022, 22(4):40-47.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8

      摘要 (134) HTML (0) PDF 1.14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苏省19所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综述目前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依据健康中国指数构建应用型高校4个维度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兴趣的学生在社团各维度的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团成员体育活动时长基本符合健康中国战略,但参与频率偏低;女生更容易获得更高的人际资源体验,男生之间更容易建立沟通交流;女生对健康环境的要求更高;所有成员都认为社团的组织保障有待提升;专科学生更具有人际资源和沟通交流优势;应用型高校体育社团更认可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参与度高的会员,对社团的综合评价也相应较高。

    • >【经济?管理】
    • 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的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2022, 22(4):48-5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09

      摘要 (265) HTML (0) PDF 755.37 K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动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市场保有量不断增加,若不加以控制,其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会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较大的影响。若能有序引导,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可提供移动储能功能,参与电力系统调峰等辅助服务。但电动汽车提供辅助服务的能力是待评估的。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具有响应速度快、调度灵活性强等优势。用实例计算南京区域电动汽车集群的潜力容量发现,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频辅助的潜力很可观。

    • PM2.5污染对中国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研究

      2022, 22(4):53-6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0

      摘要 (147) HTML (0) PDF 1.50 M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采用2010年人口普查的微观数据,以家庭单位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了空气污染物PM2.5浓度对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同时借助工具变量法探究了PM2.5浓度与家庭化迁移之间的反向因果内生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家庭带孩子、老人等一起迁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是迁移当年还是迁移前3年、5年累计平均的PM2.5浓度,均对家庭化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即面对较高的PM2.5空气污染时家庭倾向于迁移的可能性较高。家庭面对PM2.5污染也倾向于携带易受雾霾威胁的脆弱群体(老人、孩子)进行举家迁移及夫妻联合迁移。此外,PM2.5浓度与家庭化迁移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内生性,会低估估计系数。未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红利问题,政府应当从公共环境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随迁人口的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

    • 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探索——以江苏省部分图书馆为例

      2022, 22(4):64-6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1

      摘要 (125) HTML (0) PDF 838.08 K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但是,在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存在着个性化推荐服务缺乏、学科服务能力较弱、文献传递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步伐。因此,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通过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建立,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文献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升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水平。

    •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2022, 22(4):69-7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2

      摘要 (223) HTML (0) PDF 903.80 K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是产业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方式。南京工程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其产教融合课程教学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供应链管理课程在产教融合方面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应用、教材内容滞后行业发展、“双师型”师资较为缺乏、过程性考核评价不足、线上资源较为匮乏等问题,需要从重构产教融合教学内容、创新产教融合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多维实践教学、突出“过程性”考核评价和注重“双师型”教师培育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2022, 22(4):74-7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3

      摘要 (182) HTML (0) PDF 844.54 K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传统机械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脱节、内容僵化以及考评欠准的问题,课程团队提出了项目式工坊化教学理念,主要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式转变、考评发散探索3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创新。实践团队实施了“四化”资源支撑课程建设、“三入”课堂驱动教法改革、“一过程三发散”评价创设课程环境等举措,逐步打造了资源吸睛、内容耐听、学生显水平的机械类课程,完善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在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及其实现

      2022, 22(4):79-83.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4

      摘要 (180) HTML (0) PDF 830.81 K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新工科人才对个性能力与社会能力这类潜隐核心技能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在场的身体运动、关系互动及其多维价值特征在培养非认知技能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不过,高校体育课程也存在理念的整体性不足、体系一体化不够、项目个性化缺乏等困境,需要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价值理念的创新、体育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构建、体育课程实施的深度教学和体育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改革,发挥好体育在培养学生个性能力与社会能力方面的价值,提升新工科人才核心能力,实现体育育人的时代价值。

    •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2022, 22(4):84-88.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5

      摘要 (301) HTML (0) PDF 1.19 M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实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根本任务,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助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的意义日益明显。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与需求不匹配,学生课上学习效率低、课后无学习安排、教与学不同步,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单一、低效,教师感觉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因此,亟须采取积极措施,更新教学内容、落实第二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思路,实践“五+”教学,坚持“五化融合”路径,以达成完善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为新时代设计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 大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加强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例

      2022, 22(4):89-92. DOI: 10.13960/j.issn.2096238X.2022.04.016

      摘要 (116) HTML (0) PDF 573.87 K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地考生高中物理基础不一致,研究高中和大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颇具意义。以84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后测、练习题及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进行大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研究表明,发挥形成性评价诊断学情、教情和改进,有利于大中物理教学衔接。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关闭